有关翻译
文章目录
有关翻译
ziyunch 发表于 2007-03-03 @ Blogspot
生活在全球化时代的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翻译,这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看电影需要翻译字幕,看书需要译文,甚至身边跳出一则广告也是经过翻译的。尽管做着英语翻译题古文翻译题的我们感到厌倦,但不可否认,我们还是欢迎翻译的,通过翻译,我们可以与另一个世界联系。
但在当今AI技术不甚成熟的情况下,翻译本身不可避免地带上一些个人色彩。我曾想过在翻译英文诗时应该尽量将原诗的韵格步顿译出而不仅仅是文通义顺、意境 相似。但仔细一想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一来各国文化差异使人不能兼顾字词,将那些意有所指的词汇表达出来。二则各类诗词格律并非一一对应不可能完美过渡。第 三也是很重要的是翻译不仅仅是字词从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它本身就是一种再创作。因为译者不是作者,在对译文的理解上必不可能完全相同。若译者刻意 使用原文模式,那就像一个人模仿另一人的笔迹一样,刻板不自然且终有破绽。在意蕴感觉都不能抓住的情况下,又何必舍西瓜而去捡形式这颗芝麻呢。
翻译,最重要的是意境,诗文中传达出的各层信息,其次才是形式。
而作为一个译者,若本身就对他将要翻译的文字产生不了兴趣,不能自己体会纯哪蚊帐投出的香气,怎么可能翻译的好呢?
前段时间上译重译了《在路上》,“垮掉的一代”凯鲁陆克写的书。译者MS很有名,精通七八国文字,但网上多评论说文楚安的版本更为经典。他两人的译本我都 没看过,暂时不知孰好孰坏,所以不存在什么立场问题。但我不会去看上译的本子。为什么?之前看过一片采访,那个译者说他对此书毫无兴趣,认为这是属于现在 的年轻人的,还说他翻译时不时要翻到前面去再读一边。既然这样,他为何要接下这个任务,且不提译者作者谁更年轻,也不提他翻译工作断断续续与原文一气呵成 的矛盾,我就讨论两个字“尊重”。作为一个译者,难道不能先尊重他将要翻译的书吗。只为了名利是翻译不出好作品的。
不过虽然形式是次要,但也 不能不考虑。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向原文致敬,一种是向读者靠拢。向原文致敬的,比如诗,一眼望过去格式韵脚都有原诗的影子,又比如电影译名,与内容相扣又 不失原名风采。《窈窕淑女》《风语河岸柳》《阿甘正传》都是佳例。而像读者靠拢的则力求通俗但又能将原文的情景烘托出来。如广西师大的《带条鲑鱼去旅 行》,将艾柯原文中的诙谐暗讽几乎完美的表现出了。
最后再说一下我对翻译的小小建议,在原文不是刻意完美文章用字语调等要素的情况下,翻译一本书应由两个人共同完成,一个精通外文略通中文,另一个相反。(注意,这可不是林琴南式的翻译哦~)如此两人配合相得益彰,既不会使行文枯燥无味又不会离题万里。
那,如果原文作者文笔简直完美不容这样简单的意译怎么办?拜托,对于那种不可翻译的文章,那就学好那门外语,自己看原文去吧
[![Andy](/Runhan/scrapbook/data/20130313225320/1098597x48.jpg)](http://www.ycool.com/space.php?uid=1098597 "点击访问Andy的个人主页")
[Andy](http://www.ycool.com/space.php?uid=1098597) |
2008-09-29 23:36:35 [http://tronest.ycool.com](http://tronest.ycool.com/) [[回复](http://blog.ycool.com/reply.php?hostname=ziyunch&act=edit&id=2616638&ret_post_id=&ret_p=1)]
不错,了得.
|
文章作者 ziyunch
上次更新 2007-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