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西雅图进入了雨季,周末不是阴天便是淅淅沥沥的小雨,不宜出行。于是我们又把年初拼了一半的 42083 布加迪奇龙拿出来拼。这次女票自信非常,坚决不要监工。一本书结束,完成了 marriage process 后,我们装上轮胎测试传动系统,却发现好像哪里不太对。转向和轮轴的小问题很容易就能找到并修正,但是发动机似乎还是有点卡。我网上想搜一下原理,却发现所有的攻略似乎都默认拼装此模型的人对车非常熟悉,对其中的传动原理都一笔带过。我都不知道动力应该从哪里来。所以我干脆来个 reverse engineering,尝试以一个不懂车辆构造的理科生视角来解构这辆车。

首先,这辆车用到的齿轮类零件如下图所示。我大概将齿轮分为几种,分别是常规(仅水平传动),双斜(可垂直传动),单斜(仅垂直传动),带离合/离合(齿轮+带小齿牙的环)以及齿条。

Figure 1: 齿轮类零件

Figure 1: 齿轮类零件

这辆车的传动系统由前后两段组成。后段从图1到图199,完成了后桥及差速器,引擎与变速箱。前段则从图200到图464,完成了前桥及差速器与转向系统和悬吊,以及变速器中的挡位模式与换挡拨片。最后经由 marriage process 完成前后两段的连接,使所有部件完成联动。如果按照部件所在位置进行介绍,可能会和乐高说明书一样给人一种割裂感,所以在此我以动力传送的顺序进行介绍。

首先是位于后段的引擎。布加迪奇龙采用的 W16 引擎,是四组四排活塞气缸(piston)以 W 型排列组成的往复活塞式内燃机。这么说可能很难理解,更形象地说,是由两组小夹角的 VR8 发动机组成的,每个 VR8 发动机,都将八个气缸以 V 字形分列在曲轴两侧来减少发动机长度高度与重量。从外部来看,这款乐高还挺像 W16 引擎的,然而翻个面看内部,则可以看出乐高实际上采用了 L4(直列四缸发动机) + V8(夹角为 60° 的八缸 V 型发动机) + L4 的排布方式。发动机连接一个12 齿黑色小齿轮,经与之啮合的 20 齿淡黄色大齿轮将动力传至换挡选择器,传动比为 3/5。气缸半径大概为 0.6 个乐高单位,行程长度大概为1个乐高单位,一个乐高单位为 8 毫米,所以排量为 pi * 气缸半径^2 * 行程长度 * 缸数 = 10 mm^3 = 10 microL,超级超级小。当然这里的气缸是虚拟的,所以如果我们仍然想模拟出引擎动力的话,可以将灰箭头处 1.5 乐高单位长的插销(connector)换成 1 单位长的十字轴套,方便未来玩耍。

Figure 2: 引擎

Figure 2: 引擎

动力接下来传至位于前段的变速杆(gear shifter),我们可以在这里选择三种挡位模式(transmission mode)。

Figure 3: 变速杆

Figure 3: 变速杆

空挡(neutral)时,变速杆与变速器齿轮分离。

挂行驶挡(Drive)时,变速杆与蓝色的行驶齿轮结合。此时动力从引擎进去,通过灰线代表的 8 齿小齿轮,传递至与之啮合的粉线标示的 24 齿白色大齿轮(传动比为 1/3),并传动至与之同轴的 20 齿蓝色行驶齿轮(传动比为 1),和与其相啮合的 24 齿灰色大齿轮(传动比为 5/6),最后传至变速箱。

挂倒挡(Reverse)时,变速杆与红色的倒挡齿轮结合。此时动力经由 8 齿小齿轮与 24 齿白色大齿轮(传动比为 1/3)传动至与之同轴的 16 齿红色倒挡齿轮(传动比为 1),和与其相啮合的 16 齿灰色齿轮(传动比为 1),最后进入差速器所在轴,传至四个动力轮。

倒挡会直接将动力经中轴传至四个动力轮,而行驶挡时则需要经过变速箱进行变速后再传往中轴。所以在此我以行驶挡的动力传送顺序来介绍所经部件。

前面说了,挂行驶挡时动力会传至变速箱,而变速箱的挡位是通过位于前段的挡位拨片(paddle shifter)进行换挡的。推动位于方向盘右侧的升挡拨片,带动推杆推动装在灰色齿轮上的白色柱体,带动同轴的黄色 4 齿锥形齿轮逆时针转动 90 度,后者则带动与之啮合的锥形齿轮顺时针转动 90 度,再通过同轴的锥形齿轮带动与其啮合的锥形齿轮,带动变速箱的换挡红色转轴逆时针转动 90 度。

Figure 4: 换档拨片

Figure 4: 换档拨片

变速箱位于后段,由四组离合器(gear shifter)组成,乃这款乐高的高光之处,齿轮组设计非常炫酷。齿轮多以轴连接,不过红色与蓝色的齿轮仅当离合选择器与之结合时才会与轴联动,另外粉线两侧为不同的轴,并不会联动。动力从黄色转轴进入,经过16 齿灰色齿轮 o,从24 齿灰色大齿轮传至与之啮合的位于后桥的 8 齿小齿轮(传动比为 3)。

Figure 5: 变速箱原理

Figure 5: 变速箱原理

换挡拨片带动白色转轴 E 逆时针转动,离合选择器(gear shifter)带动 CD 两组离合形成四种组合,当转四圈时 F 杆带动杆 G 转动 90 度,所以 AB 也会被离合选择器带动形成四种组合,一共 16 种组合。

Figure 6: 变速箱

Figure 6: 变速箱

然而由于 AB 选择的 abcdef 相互啮合,所以只存在(i)A 空选 B 选择 j/k 或(ii) A 选择 a/b B 空选两种组合。组合 i 时(黄色字母),动力经 j/k 传至与之啮合的 f/g,后者带动与之同轴的 h 并通过相啮合的 lmn 传至 o,此时所经齿轮齿数均为 16 齿,总传动比为 1。组合 ii 时(绿色字母),动力经 i 传至与之啮合的 d(传动比为 5/3),再通过同轴的 e 传至 c(传动比为 5/3),带动 同轴的 a/b 传至与之啮合的 f/g,后者再带动与之同轴的 h 并通过相啮合的 lmn 传至 o,此时总传动比为 25/9。

到达 o 后,则有四种组合。分别为(I)D空选 C选q(II)D选u C空选(III)D空选 C选p(IV)D选 t C空选。组合 I 时(红色字母),动力从 xq 传至灰色大齿轮,传动比为3/5。组合II时(橙色字母),动力从 v 传动至与之啮合的 z,再通过 αβ 传至 γ,再传至与之啮合的 u(传动比为4/5),u带动s,并经 yr 传至灰色大齿轮。组合III时(蓝色字母),动力经 wp 传至灰色大齿轮,传动比为1。组合IV时(浅蓝字母),动力从 vz 经 αβ 传至 δ,再传至与之啮合的 t(传动比为5/4),再带动 s 经 yr 传至灰色大齿轮。

而后,动力通过灰色大齿轮与后桥橙圈内的与之啮合的 8 齿小齿轮传送至中轴(传动比为 3)。中轴连接前后桥,由于这辆车是四驱,所以前后桥还装有差速器(differential)。动力由差速器输入轴进入,通过 20 齿主动齿轮与 28 齿环齿轮(传动比为 5/7)带动两个 12 齿半轴齿轮(传动比为 1)来驱动两个前轮。当两个驱动轮所受阻力一致时,行星轴跟着两个半轴齿轮转动,不会自转。而当车辆转弯时,两侧轮胎所受阻力不同,行星轴会开始转动来平衡两侧驱动力。

Figure 7: 前桥差速器

Figure 7: 前桥差速器

Figure 8: 后桥差速器

Figure 8: 后桥差速器

所以最终如下表所示

挡位 引擎 引擎-变速杆 变速杆 变速箱 变速箱-差速器 差速器 总传动比
D1 3/5 1/3 5/6 3/5 3 5/7 3/14
D2 3/5 1/3 5/6 4/5 3 5/7 4/7
D3 3/5 1/3 5/6 1 3 5/7 5/14
D4 3/5 1/3 5/6 5/4 3 5/7 25/56
D5 3/5 1/3 5/6 5/3 3 5/7 25/42
D6 3/5 1/3 5/6 20/9 3 5/7 50/63
D7 3/5 1/3 5/6 25/9 3 5/7 125/126
D8 3/5 1/3 5/6 125/36 3 5/7 625/504
R 3/5 1/3 1 - - 5/7 1/7

这辆车采用的是双叉臂独立悬挂(suspension),由上下两个叉臂(beam)连接阻尼器(shock absorber)同时吸收横向力,横向刚度大,转弯侧倾小,适合跑车。乐高采用齿轮齿条来实现转向,由转向系统中的齿轮带动 22 齿的齿条,通过转向横拉杆带动左右轮毂转向。

Figure 9: 前桥

Figure 9: 前桥

我将转向系统(steering system)单独拿出来,这样可以更清晰地显示方向盘是如何带动齿轮组,将转向动力传动到齿轮,从而带动齿条转向的。方向盘转 90 度,相当于与其同轴的 12 齿半轴齿轮与之后啮合的一系列 12 齿黑色小齿轮转 90 度(传动比为 1),带动与黄线标示的黑色小齿轮啮合的 20 齿淡黄色大齿轮转 54 度(传动比为 12 / 20 = 0.6),也就相当于与淡黄色大齿轮同轴的 16 齿灰色齿轮转 54 度(传动比为 1),也就相当于与灰色齿轮同轴的 12 齿黑色小齿轮转 54 度(传动比为 1),即 1.8 齿,并带动齿条移动。齿条长 13 个乐高单位,齿共占 9 个乐高单位,1.8 齿相当于 0.78 个乐高单位,即轮胎转动了 arcsin(0.78/2.5) = 17.45 度。

Figure 10: 转向系统

Figure 10: 转向系统

将这辆车的传动系统研究了一番之后,我发现设计者虽然很厉害,但还是有些许瑕疵。比如发动机卡顿的问题,这是由于多个离合齿轮造成的打滑而导致的动力滞后。另一个则是悬挂,这个有待计算,但我明显感觉前悬挂比后悬挂软很多,这在超重的全车组装完成后很可能是个问题。所以虽然拆了一遍车,为了之后能更顺利地玩耍此车,我打算再花一些时间,参考这篇讨论, 研究其他人是怎么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装,并找出花费最小的改造方案。

后续:花了好几周时间拆车研究,拍照p图,写了这篇博客。最后想在网上找一张 marriage process 的图的时候(太大了以至于我的简陋白板背景不够用),发现有人做了一个类似的评测 ,有很多动图,感觉可以作为我这篇博客的动态补充,在此也推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