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关于看动漫孤独感的碎碎念

我去年发现了一个做新番扫雷的播客,叫放映邪会。其中一个主播不死鸟的趣味似乎与我相合度较高,于是我断断续续听了好一阵。其中有一期谈到老二次元为什么会加动漫社,让我感触颇深。

我觉得自己大概算是一个二次元,从童年的柯南,到初中时借阅的盗版漫画和碟片,再到高中开始追番,虽度立于脱宅边缘,动漫在我生活中始终占有一隅。但我似乎和大众眼中的二次元不一样,我不玩cosplay,我没有加入动漫社(虽然高中有组过一个缘起SOS团的只有名分的12+1团),我几乎不看JOJO鬼灭这类大热动漫,亦不喜欢那些媚宅的番。经常出现的情形是,A说我看动漫,B说我也看动漫,然后大家开始讨论起近期热门,而我觉得如坐针毡。我参加过的漫展也是寥寥无几,甚至在纽约漫展上带给我最多快乐的还是一部分美漫。

看动漫,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极度孤独的行为

跨境买书

我与豆瓣因书结缘,注册十几年了,常去的小组倒也不多。其中一个小组叫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倒是很符合我的天性。我爱读书,亦爱买书,甚至相比读书更喜欢徜徉书店的淘书之趣。从高中到大学,我每年花在买书上的钱便有几千,也填满了两面墙的大书架。然而出国近十年,一是因为常年租房又辗转东西两岸,苦于搬运之累;二是由于群租,房间内只够放下小小的一个书架;三是习惯中文阅读,海淘价贵又不方便,我买书的习惯也因此中断。虽也攒了一小书架的书,但多以学术书和画册为主,文史哲类的几无踪影。而我读书的喜好,也从之前的文学社科类转为更易获取电子资源的通俗小说。Kindle 换了好几个,倒是并未沦落为压泡面的器物,微信读书也用过一阵,但总是没有纸质书来得舒服。

记一次差点被ATT反薅羊毛的经历

事情还要从疫情的wfh说起。自从wfh起,由于天天宅家,我就开始觉得皮套有些厚重,裸机的手感有多好,而忘记了我当年的iphone 4s是怎么摔到屏幕碎裂外加触摸不良的辛酸回忆,走回了裸奔的歧路。后来出门买菜爬山什么的似乎也都没什么问题,我便渐渐忘了戴套的保护性。终于,在去阿拉斯加玩的时候,手机的后屏终于摔碎了。回来后没几天,祸不单行,前屏也出了裂痕,稍微一压似乎还会漏液。毕竟我当时买的是512G的手机,这才用了三分之一的容量,我便打算将就用用。没想到上个月ATT出了一个看起来非常慷慨的trade-in policy,只要估价在$95以上的手机,都可以给到800的credit,虽然需要按三年发放,但我毕竟来美国后一直都是ATT用户,这三年对我来说也不算太麻烦的commitment,便开心地薅了这份羊毛,换了新手机。

并行运行多任务

最近工作中遇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小问题,我在解决的过程中顺便又学到了一些bash的小知识。真希望能有一个给外行的bash的教材,这可比python java这些简明易懂的现代语言什么的有用多了。

这个问题是我用loop-level parallelism来同时后台运行多个进程,怎么样可以只在所有进程都成功的情况下才会 exit 0

继续吹一波Org-mode

最近Notion大火,从二手买卖到菜谱分享,隔三差五就会看到它的推荐和应用。出于好奇,我也去开了个帐户用了一番,确实不错,然而我对其持谨慎态度。一方面,作为在线产品,它的使用场景灵活,但又会受网络限制,假如所在单位或者地区禁止使用,那就徒增烦恼。而且,它并非开源产品,公司一旦跑路或者改变其业务重心,那会造成非常高的转移成本,前车之鉴便有Evernote。另一方面,它作为一个笔记产品,架构强大,也更复杂,有着较高的学习成本,也许用起来很sexy,但也会让人疑惑在有更好替代品的情况下,是否值得花费这么多时间来学习使用这个产品。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只是想引出这个更好的替代品,也就是我用了多年的Emacs。

在数字化时代,我们需要用到各种各样的工具来记录管理我们的生活,这也催生了各种工具和网站。比如日程管理有Things、Bear等,文献管理软件有Endnote、NoteExpress等,记帐软件有随手记、Splitwise等,编辑器有VSCode、Atom等,博客写作软件有Typora、MWeb等,菜谱有下厨房。但是工具太多协作性便会变弱,在线产品更是逃不脱对厂商的依赖,一旦厂商缺钱改成了订阅付费模式,除了叫苦不迭也只能乖乖付钱,而如果厂商保持免费,那也有可能通过其他方式比如出售隐私增加广告来保持盈利。其实对于这些,Emacs的Org mode都可以胜任。

Emacs是什么呢?最简单的解释,便是Emacs是一种基于Lisp的具有可扩展性的文本编辑器。文本编辑器,意味着平时不管在上面记录什么,大小都以kb计,最基础的Dropbox plan就能轻松对其进行云端备份,哪怕在一个没有Emacs的环境,也能用任何文本编辑器打开使用Emacs处理的文档。而Lisp的强扩展性,则赋予Emacs一切可能,你可以用它记笔记(Org-mode),管理文件(Dired),编辑远程档案(Tramp),版本控制(Magit),收发邮件(Gnus),用作IDE,甚至上网发推。有一个著名的说法称Emacs为操作系统,倒也并非言过其实。不过我也不至于真的将Emacs当操作系统使用,毕竟我们已经一只脚跨入了Meta时代(狗头)。不过Emacs,尤其是无人可出其右的Org-mode,也确实渗透了我的学习、工作、生活。

那么,Org-mode又是什么呢?Org-mode是Emacs的一种支持内容分级显示的主编辑模式。在Emacs中,每种主模式都有特殊的Emacs Lisp变量和函数来使处理文档变得更便捷,而Org作为Emacs特有的文本格式,更是有着非常出色的原生支持。其他主流编辑器(Vim, Atom, VSCode, Sublime)也都有对应相应的Org模式,但只能支持基础的语法高亮功能。

Org-mode的宣传语就是 your life in plain text,可以说很好地概括了Org-mode的能力。最重要的一点是Org是纯文本文档,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的优点。在此我先简单介绍一下Org-mode的特性,就不一一展开了。毕竟如果展开来讲,那可能得出一个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