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六抽不中之后
文章目录
【注意】最后更新于 September 7, 2022,文中内容可能已过时,请谨慎使用。
三年六抽H-1B
我 2019 年中毕业,入职的第一家公司是个 startup,说是入职六个月后才给抽 H-1B,而我恰好赶不上来年的抽签。深知自己运气不佳的我跳了槽,总算得以抽签。
然而当年抽签政策改革,复杂的纸质抽签变成了十元乐透的电子签。恰逢疫情与电子签带来的一人多抽与海外抽签的情况,FY2021 初轮 274237 份中抽 106100 份并未满足 87500 的额度,于是八月进行了当时罕见的海底捞,又抽了 18315 份。第二年(FY2022)情况更甚,一共收到 308613 份注册,初轮抽 87500,二轮抽 27717,十一月还进行了第三轮,抽了 16753 份,中签率低于 30%。由于边境已经开放,疫情因素蜕去,一时间新的抽签系统是否被滥用问题成了话题,持正方的我参与了 Liu vs Mayorkas 诉讼,然而以败诉告终。第三年(FY2023)注册量达到了历史性的 483927 份,初轮 127600 份即填满份额,而我,也就倒楣地六抽不中。
我一月底开始 contingency planning,为抽签不中做准备。当时有三种选择:F1 CPT,O-1A COS 与 transfer country。由于我已经 file I-140,CPT 不再适合,我便着手同步准备另两种方案。
A面:O-1A COS
O-1A 名为杰出人才签证,条件与另几个与杰出人才挂钩的永久签证相比没有太过苛刻,但还是需要提交不少材料来证明达标,准备工作较为繁琐。与常见工作签证 H-1B 相比,虽然不用抽签,但是有效期三年(续签则需每年提交申请),对于中国人来说还只能三个月单次入境,并非首选。不过只是作为一个可以继续留美方案来看,还是可行的,毕竟省去了搬家的辛劳,工资不会因为转换国家而打折扣,也可以继续抽签。
我二月初得到律师评估意见,说我的条件较弱,可能会被RFE或被拒,不推荐办理,但是可以一试。我当时觉得需要找推荐信,成功概率又不高,就有点打起了退堂鼓。后来抽签不中,跟女票聊起,她把我说了一顿,催促并跟进我的申请。多亏了她,四月我重启对话,开启了 O-1 申请,最终得以继续留美工作。在此感谢女票的督促与帮助。
我的时间线如下:
- 2022-01-26:与老板商讨对策,申请开启 O-1 评估
- 2022-02-08:得到律师评估意见
- 2022-03-30:得到申请流程指示,联系推荐人
- 2022-04-06:找到四个推荐人,律师开启案例
- 2022-05-31:收集齐四封推荐信及其余证据
- 2022-06-17:律所向 VSC 提交 O-1 PP 申请,主张突出贡献,著述与高收入。
- 2022-06-27:突出贡献被 RFE
- 2022-08-19:律所向 VSC 提交新证据
- 2022-09-01:O-1 通过
- 2022-09-07:律所收到 I-797
O-1 不算一个常见的签证,不过仔细搜寻,身边还是能找到一些申请过的案例来咨询。我的一个师兄有过 O-1 签证(他现在已经拿到绿卡了,恭喜),Insight 认识的好朋友申请过,我组里最酷的姐姐(有一个 postpunk 乐队)也持有 O-1 签证,而由于公司人口基数大,我还另外找到一个新拿到 O-1 签证的同事。我向他们了解到 O-1 的很多一手资料,获益匪浅,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
而由于从化学到数据科学的跨度较大,如何找到一个领域可以囊括我的所有贡献,又不至于太过宽泛,是我申请早期最为头疼的地方。我现在的老板是经济学博士,人也很好,她让我将博士期间的工作总结一下,并帮我写了封梳理关系的信交给律师。同时我也想了好几天,才厘清逻辑,将各封推荐信的侧重点,以及如何在这些主观材料中呈现过去工作与现在工作的关联通通理顺。
我的战线拉得很长,有半年之久,由于OPT在七月到期,我有两个月没有工作,还由于担心 O-1 被拒又来不及出境,开启了 B-2 COS 的办理。在这半年里,我的最大感受就是申请要亲历亲为,千万不要把希望寄托于律师身上。
首先,律所办一个案子,可能收费几千到上万刀,而律师时薪至少有 $50/hr,算上其他成本,每个案子上律师 / legal writer / etc 总共会花的时间不过 50-100 小时。这些时间根本不足以让一个行外人搞懂你的背景,梳理你的成就。所以律所大概率会将接受案子的标准升至一个标准化模板即可被批准的高度。所以,千万不要因为律师不办理或者不推荐便退缩。我在地里还看到有人找公司办理 EB1B 时直接附上准备好的 petition letter,成功说服公司律师办理的例子。
其次,如果可以,尽量自己再雇一名律师。我们公司不允许使用没有合作关系的律师,所以我没有这样做。但是如果可以的话,非常推荐再找一名专业负责的律师,事半功倍。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尽量检查每一份文件,确保律师没有遗漏。我这上面就出过很多岔子。律师提供的推荐信样本照搬模板甚至几封内容完全重合,这些是小事,暂且不提。我的律师甚至以公司不给看为借口拒绝让我检查 O-1 申请,只让我 rest assured 所有证据都会提交。结果被 RFE 后,我和公司确认并无此条例。拿到当时的申请文件后,才发现律师只放了四封推荐信,而我熬夜找到的客观引用论据全部没有提交。这导致我无法在 OPT 到期前拿到 O-1 签证而工作搁置,并损失两个月的工资。甚至,在 RFE notice 明说缺乏客观证据的时候,律师的策略还是再提交三封推荐信。我在女票的帮助下,参考律师的风格写了一封证据呈现式的 RFE response,大概格式就是:
XXX’s original scientific contributions of major significance to the field include the following:
a) Field AAA
In a research paper by YYY from ZZZ university/institution/company/country, XXX’s original contribution was applauded to QUOTED SENTENCE. Quoting from Exhibit 1.
“Quoted paragraph with words/sentences in bold.”
之后和律师的邮件也是反复确认对方会提交所有材料,并坚持只有我认可以后律师才可以提交最终版本。最终提交的版本里,除了律师引用了一个法条外(律师的真正价值所在),其余部分几乎是直接使用我写的 response。
其实,哪怕律师非常靠谱,他们也会因为背景以及有限的精力而难以做出有针对性的策略。律师的价值在于流程上的熟练与对法条的熟悉与援引,其他东西,还是自己完成更为放心。
B面:调至他国
在大厂的好处是如果抽签不中,可以调去其他国家的分公司工作。我司的选择横跨几个大陆,我在中国,加拿大和卢森堡中纠结了一番,因时差而选择了加拿大。在不换组的情况下,我可以选择汇报给同 org 的姐妹组老板,或是拿到 tax exempt 后继续汇报给原老板。后者只比前者多一个步骤,在工作绩效方面却有很多优势,我自然选了后者。
调至他国后,工资会相应调整,加拿大的 base pay 是美国的70%,股票虽然不会有变动,但是授股时会征税,听说会比美国的税率高。不过调去其他国家工作一年(准确来说是在美国境外365天)之后,即可办理L1签证回美,所以一年的不便与工资差异,还算可以接受。
另外一个比较让人头疼的是 H-1B 抽签,我司政策是不给海外员工抽签。虽然去年由于员工抗议,还是给这些调去海外的人抽了,但是今年会如何,非常难讲。
调去其他国家在我司算是常规操作,一般都很快。不过我刚好赶上了俄乌纷争与疫情,加拿大无法保证 PP 15 天的受理,拖了四个月才拿到工签。最后由于 O-1 被批准,也就没有成行。
我的时间线如下:
- 2022-01-26:与老板商讨对策,确认国家
- 2022-02-15:提交同组跨国申请的 tax exempt(CBRL)
- 2022-02-18:申请被美加公司税务部批准
- 2022-03-18:加拿大的职位被批准
- 2022-04-07:拿到 offer 并接受,开始跨国调动
- 2022-04-11:开始加国工作许可申请
- 2022-04-26:律所向 IRCC 提交工作许可 work permit 申请,次日得到打指纹的指示信
- 2022-05-18:去 Spokane 打指纹
- 2022-08-10:寄出护照
- 2022-08-18:工作许可通过
- 2022-08-25:收到贴签 W-1 护照
我一直有申枫叶卡的想法,无奈雅思达标之后一年多没抽 FSW,后来分数飚至遥不可及的五百多分。我曾以为调到加拿大后,可以得到 offer 加分,后来一查才得知 LMIA-exempt 的工作许可是需要工作一年之后才能拿到加分的,对 FSW 帮助不大。
由于停工了两个月,我也想过如果当时选择回国工作,是不是既可探访家人,又不至于有两个月的 gap。但是当时机票难买,上海又有疫情封锁,再加上 O-1 如果被拒我需要倒时差工作一年多,如果回到当时,我可能也还是没有办法选择回国吧。
文章作者 ziyunch
上次更新 2022-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