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个桌游评测的新坑

引子

新冠爆发以来娱乐方式骤减,而西雅图的雨季湿冷漫长,所以这几年来我也变得越来越宅,大部分周末都消耗在桌游局或是剧本杀上。桌游价贵,这儿的线下二手如 Craiglist 与线上二手如 Ebay 交易都没国内那么方便,幸好 Redmond 有一家有不少桌游 demo 可供试玩的桌游店,不然买新桌游的时候哪怕看了好几个视频,都还是会担心买来了不喜欢而落尘。然而能找到的桌游评测以国外的为主,会有一些喜好上的差异。我们便想着要不要开个桌游评测的大坑,博客与视频(如果有这个精力的话)顺次更新。这一篇先当一个引子,或者是目录,列出我玩过的桌游和剧本杀,未来买了或者玩到新的桌游也会更新于此。如果写了专门的桌游评测,也会在此添加链接。

不过评测确实是个大坑,需要找准定位才能持久。我们找桌游评测,发现一个很好玩的现象,桌游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接受度不同,评测的方式与受众都不太相同。比如桌游在美国有一个长久已有的偏见,即这是中年肥宅玩的次文化,Stranger Things 里的 Hellfire 俱乐部还被当成异教徒。我们组里的线上 happy hour 一般都是你画我猜和 codenames,我有次带大家玩一夜狼,发现十几个人中只有一人听说过。我们去桌游店也确实看到了很多中年男子,不过桌游店的戴口罩率是远超于其他地方的。也许有着这层缘故,英文评测多对游戏机制很看重,偏硬核,甚至还有 one stop co-op shop的 Mike 这样的 solo 玩家。

而中文世界里,台湾的情形与美国的有些类似,Youtube 前排的几个博主似乎都有看美漫,不过 somehow 有些猥琐,我看的不多。华人的桌游评测相对更偏家庭和聚会。大陆平台上B站专门做桌游的博主比较少,相关的博客也不多,不过由于人口优势再加上三国杀剧本杀的出圈,集石上桌游评测非常可观,桌游也更容易出现在主流视线中。

线上攻略谜宫线下模式

去年海淘了故宫出的谜宫一二两部解谜书,最近百无聊赖,便拿出来玩。一开始觉得谜题有些简单,完成了几题后发现是顺着书册的章节解谜,翻了下册子里含有解的章节,只二十章,算上有数个谜题的四章,也只有二十九个谜题,再加上需要使用app,便觉得这是不是只是一套做工精美的unlock。一周目光顾着解谜,幸得结局时恰巧触发了隐藏关的提示,才意识这还是个具有成就系统的多结局游戏,算是值回票价。刷完多结局,发现还有众筹与线下模式。我由于错过了众筹,也就得不到众筹的谜题。而线下模式需要去故宫实地探索,也让买不到回国机票的我颇为为难。

不过相比缺失的众筹线索,盒内毕竟还是有完整的线下线索的。一周目的时候我便想过如果没有app,是否能够只靠书册来解谜。当时我发现除祥云图五言局等需要依靠app中编纂的图样来解谜,或是漱芳斋博古格这种图片与网上照片有出入的,其余大部分app依赖型谜题都可以通过在网上搜索真实图片来解开。而实地探索注意事项里提到紫禁城内并无人为布置的线索,亦无需接触其中的工作人员。这就让我想到,是不是可以善用网络来攻略线下模式。

来美十年

最近在一亩三分地上看到好几个人说自己来美十年了,便意识到自己也来美恰好十年。年初的时候,还想着到时候要好好庆祝一番,结果这半年都在为签证忙碌,三四月的时候甚至自我调侃十年纪念是被迫离境。倒也没有一语成谶,不过原因并非是搞定了签证,而是加拿大使馆人手不够,原本保证两周会得到结果的工作签证现在得四到六个月才能发出,所以我现在是个既无法在美国工作又无法离境去加拿大更买不到机票回国的状态。可能是最为糟糕的十年纪念了吧。

印象里我是十年前的今天到的美国,但我也记不清确切的时间了。那时我还没有开始用微信,自不能从朋友圈上寻找证据。而我的iPhone也是到了美国后才买的,亦不能从照片上得到线索。不过护照上的时间戳确实是2012年8月4日,所以误差一定在24小时之内了。

逃离豆瓣 - 使用Org-mode管理我的书影音

小贴士

我的豆瓣书影音替代方案基于Org-mode,如果对此感兴趣的话可以阅读我的另一篇博客《继续吹一波Org-mode》了解Org-mode以及更多用法。

最近豆瓣开始搞激烈的实名认证,而不愿献祭隐私的我,也只能和豆瓣说再见了。豆瓣十几年的情谊化为乌有,我也无法相信其他书影音数据库能够天长地久。另一方面,IMDB,Letterbox,TMDB,Goodreads这类美国数据库对于动漫和国产书还有水土不服的问题,我曾经暂别豆瓣,用过挺长一段时间的IMDB+Letterbox,却还是回归豆瓣后觉得顺手。查了一下,似乎没有什么自架豆瓣替代品的开源软件,大家常用的方案也是我不太喜欢的Notion(我在继续吹一波Org-mode里曾经详述过),于是趁着小长假,我便将豆瓣转移到了Org-mode。

Figure 1: 最终效果长这样

Figure 1: 最终效果长这样

迟到的领悟:百利而无一害的NIW

Disclaimer

我没有办过NIW,所以全文都是我个人的理解,切莫当作申请凭据,具体申请事宜请咨询律师。

这三年H1B抽签六次不中,我这几个月来便被迫将工作生活的重心转移到工作签证的申请上。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我愈发感受到早早办理NIW的重要性,也愈发后悔我自己没有办理。

National Interest Waiver (NIW)的中文名是国家利益豁免移民,是EB-2的一个特例。NIW申请可以豁免雇佣关系,且无需漫长繁琐的劳工证(PERM)申请,是在广大秃头博士中比较流行的移民申请。

既然如此,我为什么一直都没有办理呢?